「兴业强县富民」“小青蛙”跳出乡村振兴“大步伐”
「兴业强县富民」“小青蛙”跳出乡村振兴“大步伐”
「兴业强县富民」“小青蛙”跳出乡村振兴“大步伐”
初夏时节,走进务川自治县涪洋镇双河村的稻蛙养殖基地,此起彼伏的蛙声与雨声、村民的吆喝声交织,构成一曲(yīqū)灵动的乐章。现场,村民们正将肥硕的黑斑蛙引导至临时集蛙点,有序捕捞、装袋。来自湖南益阳的水产(shuǐchǎn)收购商黄好驱车6小时专程赶来,以每斤11元的价格(jiàgé)(jiàgé)签下今年过年首批订单—— 这是他第二次来此收蛙,“这里水质好,青蛙肉质(ròuzhì)鲜嫩(xiānnèn),价格也公道,以后销售的蛙我全部订购了!” 他竖起(shùqǐ)大拇指说道。
图为 涪洋镇双(shuāng)河村稻蛙种养基地里工人(gōngrén)们正在对黑斑蛙进行捕捞装袋
双河村的(de) “稻 + 蛙” 模式是生态农业的创新实践。稻田四周(sìzhōu)覆盖防逃纱网,黑斑蛙以害虫为食,粪便反哺稻田,全程不施化肥农药,实现了 “水田共生、粮蛙(liángwā)双赢” 的良性循环。据(jù)驻村第一书记黄华介绍,2023年试点期亩产(mǔchǎn)黑斑蛙1200斤(jīn)、稻米300斤,亩产值超1万元;今年通过技术改良,预计亩产黑斑蛙可达3000斤、稻米400斤收益是传统水稻种植的5倍以上。
图为 涪洋镇双河村稻蛙种养基地(jīdì)里工人们正在装车
双河村曾(céng)是市级深度贫困村,产业基础一度(yídù)薄弱。2023年,航天江南集团(jítuán)十部派驻第一书记黄华带队多次赴(fù)德江县学习 “稻 + 蛙” 技术,集团累计投入20万元建成10亩标准化(biāozhǔnhuà)养殖基地,并引入专家梁正其团队从疾病预防到水质调控全程指导。“水质不行就(jiù)架管引山泉水,缺销路就主动联系饲料商拓展市场。” 黄华笑言,为了产业发展,必须拿出 “不择手段” 的拼劲。
图为 涪洋镇双河村稻蛙种养基地航拍(hángpāi)
产业振兴的核心在于惠及百姓。基地通过 “党支部 + 企业 + 农户” 模式(móshì),优先聘用(pìnyòng)脱贫户和监测户参与务工(wùgōng),每年带动500人次就业,发放工资近7万元。监测户肖让如今在基地担任管理员,月固定收入2000元,还能按售蛙(wā)总利润的30%分红。“既能拿工资,又能学(néngxué)技术,明年我也打算自己养蛙!” 他眼里(yǎnlǐ)满是憧憬。
图为 涪洋镇双河村稻蛙(wā)种养基地里黑斑蛙
“在(zài)航天江南集团帮扶下,稻(dào)蛙共生项目(xiàngmù)不仅实现了‘从无到有’,更跑出了‘从优到强’的(de)加速度。” 双河村党总支书记简福红说,未来将持续优化养殖技术、扩大产业规模,带动更多(duō)村民参与,让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的千年诗意,成为(chéngwéi)双河村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tújǐng)。如今的双河村,800亩稻田因 “稻蛙共生” 焕发新生,从深度贫困到生态产业示范,正走出一条 “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全媒体记者(jìzhě) 文锐 阚航琴)
终 审:邹(zōu) 科 李 敏
三 审:彭 飞(fēi) 陈虹宇
二 审:游亚(yóuyà)蓝
编(biān) 辑:杨 容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