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厦铁路两桥“钢换混”
鹰厦铁路两桥“钢换混”
鹰厦铁路两桥“钢换混”
图为大型养路机械正在对更换后的梁体进行(jìnxíng)线路(xiànlù)维修作业。(张萌飞 摄)
东南(dōngnán)网5月28日讯(通讯员(tōngxùnyuán) 余建 徐亮(xúliàng) 本网记者 冯川叶)5月27日上午10时,随着最后一段梁体精准落槽,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公司管内鹰厦铁路首次“钢换混”桥梁大修施工仅用时270分钟便圆满完成,70年“高龄”的北路河大桥和大乾河中桥钢梁(gāngliáng)被成功更换成混凝土钢筋砼箱梁,桥梁的抗腐蚀能力和减震性能得到显著提升,为该区段铁路的货运运载能力和安全性提供了(le)支撑,进一步强化了鹰厦铁路服务(fúwù)赣闽两省间货物运输(huòwùyùnshū)、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鹰厦铁路始建于1958年,是福建省的(de)首条出省铁路,也是联通江西省与福建省的重要货运通道,地处两省交界处的北路河大桥和大乾河中桥是该(gāi)条铁路货物运输的“咽喉”。桥梁(qiáoliáng)建设之初因受技术限制,两座桥梁的河道段采用了上承式钢梁形式。近年来,铁路货运量(liàng)持续增长,桥梁的通车量由早期的日均(rìjūn)几十趟增长了2倍以上(yǐshàng),荷载量的增加与钢梁螺栓的锈蚀使得(shǐde)两座钢梁无法满足现有通行需求。为了保障列车运行安全,该集团公司组织人员赶在夏季主(zhǔ)汛期来临前开展两座钢梁更换为混凝土钢筋砼箱梁的桥梁改造工作。
当日清晨6点左右,100多名工人投入了紧张有序的(de)作业当中。本次施工需要对两座相隔19公里大桥的2孔21米钢梁进行“分秒不差”的同步更换,并对桥(墩(dūn))台及垫石(shí)进行改造,同时还包括由桥梁更换引起的钢轨重新焊接、基础设备更换等关键工程。如何让(ràng)重量差达130吨的新旧梁体实现(shíxiàn)精准对接,成为本次施工的最大难点。
为了确保新梁体的(de)精准对接(duìjiē),负责现场施工的鹰潭工务机械段创新采用了“现场浇筑+液压顶推”的工艺组合,通过(tōngguò)自主研发的PLC同步顶升系统,结合4台自锁式油顶和4台穿心千斤顶,将新的混凝土钢筋砼箱梁与钢梁并排(bìngpái)对齐后,再平移推出现有的钢梁。“在PLC系统下,新梁体得以(déyǐ)在每分钟0.4米的速度下平稳就位。”现场施工负责人万君说道,“我们(wǒmen)还采用了多功能激光水平仪实时监测系统,确保梁体平移时始终保持水平状态(zhuàngtài),助力高效精准施工。”
由于大桥施工现场缺少既有(yǒu)的合适便道,且钢梁梁体位于(wèiyú)水面上,使得施工作业场地高达33米,宽度(kuāndù)仅有13.8米,在这范围内要(nèiyào)容纳50多名施工人员同时进行作业,施工组织难度(nándù)大。为减少施工风险,保障作业效率。施工团队一方面(yìfāngmiàn)针对同步施工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确保作业安全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使用了现场“制换”一体的作业方式,将原有制梁再运输方案更改成直接在更换现场的平台上进行梁体的浇筑和(hé)制作,大幅节省了时间成本。
“新梁更换后,我们会使用6台大型(dàxíng)养路机械设备对(duì)新梁区段进行捣固、拨移等维修作业,确保线路各项参数达到列车运行条件,开通后能够立即恢复列车通行。”万君介绍(jièshào)道。此次(cǐcì)换梁工程在换梁作业的基础上,还将梁体上枕木也由原来的木枕更换为II型混凝土枕,极大地提高了桥梁的耐水解、耐腐蚀和(hé)减震降噪能力。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