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产业对接大会 看四川南充如何聚新赋绿、链享未来|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
一场产业对接大会 看四川南充如何聚新赋绿、链享未来|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
一场产业对接大会 看四川南充如何聚新赋绿、链享未来|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
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 奋力书写农业农村现代化(xiàndàihuà)安居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zǒngshūjì)深刻指出:“‘谁来种地’这个问题,说到底,是愿不愿意种地、会不会种地、什么人来种地、怎样种地的(de)问题。”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tèsè)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zhǐdǎo),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四川考察(kǎochá)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gōngchéng)”经验,直面当前缺人种地、种地不挣钱、技术推广(jìshùtuīguǎng)难的现实问题,牢记“国之大者”,绷紧粮食安全之弦(xián),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更多“安居粮”。
安居区(ānjūqū)常理镇海龙村海龙凯歌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万亩油葵美丽绽放。安居区融媒体中心(zhōngxīn) 摄
加快农业(nóngyè)农村领域项目建设
习近平(xíjìnpíng)总书记强调,要“千方百计(qiānfāngbǎijì)推动农业增效益(zēngxiàoyì)”。大(dà)项目(xiàngmù)、好项目能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安居区坚持用好财政资金、政府债券、国企融资“三笔钱”,办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两件事”,统筹区、镇、村三级书记抓粮食、抓项目,“2+3+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日益完善。目前,全区建成高标准农田49.7万亩,麻子滩等89座中小型水库灌溉面积达到(dádào)43万亩,引入龙头企业(lóngtóuqǐyè)14家,建成6个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安居区坚持大抓招商引资、重抓(zhòngzhuā)招大引强,以项目增量提升(tíshēng)土地价值,全力打造遂宁红薯国家级(guójiājí)产业集群、“三家大米”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抢抓(qiǎngzhuā)机遇瞄准项目(xiàngmù)。抢抓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两重”“两新”等政策机遇,争取涉农(shènóng)资金,动态更新(gēngxīn)103个总(zǒng)投资约1070亿元的“十五五”规划储备项目库,力争把(bǎ)更多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国家、省、市“大盘子”。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始终鲜明大招商(zhāoshāng)、招大商(dàshāng)的导向(dǎoxiàng),实施全面(quánmiàn)招商、全员招商、全线招商攻坚行动,加强(jiāqiáng)与北大荒、山东寿光(shòuguāng)、盒马鲜生等龙头企业(lóngtóuqǐyè)的洽谈合作,确保13个总投资约92.35亿元涉农项目年内落地,打响农产品“遂字号安居造”品牌,探索“资本下乡能赚钱、农民进城能发展”的机制平台,写好“林业、文化、旅游、产业、安全”融合发展文章,推动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效率革命建成项目。全面开展项目建设全过程效率革命,大刀阔斧地砍掉不必要的程序、省掉不必要的环节、破除不必要的形式,加快推进遂潼毗邻地区粮油产业提升等13个总投资约166.5亿元项目建设。
安居区遂宁(suìníng)大豆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在(zhèngzài)全程机械化作业。安居区融媒体中心 摄
因地制宜(yīndìzhìyí)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安居区作为四川省首批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连续(liánxù)三年(sānnián)开展科技创新(chuàngxīn)攻坚行动,科技型企业数量三年翻一番、登记技术合同交易额三年翻10倍,成功攻克(gōngkè)“薯苗全机械化移栽”世界性难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连续三年刷新(shuāxīn)全国高产纪录,遂宁红薯繁育(fányù)技术获全省科学技术奖(jiǎng)一等奖。安居区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快推进新一轮科技创新提质提优(tíyōu)三年行动,以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加强技术协同攻关。深化产学研融合,与清华大学、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3个权威(quánwēi)高校、研究机构深度合作,建好(jiànhǎo)用好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上海大学安居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建设,打造(dǎzào)西部最大的红薯脱毒育苗中心,让(ràng)更多重量级创新中心落户安居。强化成果转化运用。用好“三家大米”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等3个智慧(zhìhuì)平台,培育一批智慧农场,打造农业低空飞行装备应用场景,力争2025年粮食(liángshí)单产提升4公斤/亩,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稳居全市前列。突出主体带动作用。充分发挥335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nónghù)的科技带动作用,引导(yǐndǎo)广大农户争当科技种地的“三好生”“尖子生(jiānzishēng)”,让技术“接地气(qì)”“冒热气”,让农民“用得(dé)上”“用得好”,推动农业创新链(liàn)、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深度融合。
安居区常态化开展“最美新农人”评选(píngxuǎn)。安居区融媒体中心 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谁来(lái)种地”这个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安居区作为四川省首批人才(réncái)入乡新农人试点县,出台人才新政24条(tiáo)、新农人12条等支持政策,培养出全国(quánguó)农业农村(nóngcūn)劳动模范彭巧、全国农村创业优秀带头人旷世力等一大批新农人。安居区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开展新农人培育行动,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yǐncái)、精心用才,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广开门路招引新农人。实行更加(gèngjiā)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réncái)政策,用好驻外人才工作站,发挥商会、农民工服务站作用,发布“农业人才机会清单”,以(yǐ)真情实感和(hé)真金白银吸引(xīyǐn)新乡人、留住原乡人、召唤返乡人,力争(lìzhēng)2025年引育新农人1000名以上、乡村实用人才比例提升至15%以上。精准施策培养新农人。进一步畅通“新农人—带头人—负责人”成长渠道(qúdào),优选一批新农人外出学习、担任村党组织(dǎngzǔzhī)书记或“两(liǎng)代表一委员”,让新农人的梦想实现在田野上、实现在自己和下一代身上。优化环境留住新农人。当好新农人的“店小二”,坚持每年开展“我为新农人办实事”活动,认真落实各类惠民(huìmín)惠农补贴,真金白银支持新农人创新创业,妥善解决新农人最(zuì)关心、最现实的问题,擦亮“人到安居才乐业、才到安居必有为”的人才工作品牌(pǐnpái)。
推动农业(nóngyè)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强化农业(nóngyè)科技和(hé)装备支撑,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安居区积极构建1个区级(qūjí)平台、6个区域服务中心、N个作业面积的“1+6+N”社会化服务体系,2024年(nián)农机数量同比增加284%,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54%。安居区牢固树立“好装备、好农机就是(jiùshì)生产力”理念,加快(jiākuài)解决(jiějué)“无机(wújī)可用”“有机难用”“无好机用”等难题,奋力写好四川省“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四川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县“后半篇文章”,以此巩固全国农业经营体系现场会成果和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gāozhìliàng)发展成绩突出县成果。
深化校地(dì)企合作。整合中国(zhōngguó)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遂宁分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等4所本地高职院校资源,与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等探索校校合作,研究应用更多适合丘陵山地的(de)新农机(nóngjī),培养更多专业农机手,力争2025年全区农作物机械化率达到80%。推进农机制造。坚持以工业思维抓农业、以工业武装农业,发挥全省农村(nóngcūn)地区(dìqū)首家农机“4S中心”作用,联动(liándòng)打造川中丘陵地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因地制宜配备北斗智慧终端,对全区5.8万台农机统一调度作业,全面构建6公里农事服务(fúwù)圈。加强共建(gòngjiàn)共享。用好(hǎo)与重庆潼南、铜梁(tóngliáng)等地共同成立的无人机产业一体化服务联盟,开展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无人机种植试点,举办川渝毗邻地区植保无人机职业技能大赛,不断缩小城乡(chéngxiāng)收入差距,挑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金扁担”。
2025年第5期《党建》刊发中国中车集团(jítuán)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dǒngshìzhǎng)孙永才署名文章
2025年(nián)第5期《党建》刊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晓萍署名文章(shǔmíngwénzhāng)
2025年第(dì)5期《党建》刊发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shūjìchù)第一书记徐留平署名文章
来源(láiyuán):2025年第5期《党建》杂志,作者系中共(zhōnggòng)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委书记
中宣部《党建》杂志社主办的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学习宣传(xuānchuán)平台、党的建设和(hé)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验交流平台
公众号(hào)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